园林工程
园林范文1江南体育0篇
江南体育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包括园主本人在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江南体育。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设计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仍然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并应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社会主义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参考文献
园林绿化是以工程技术为手段,用于塑造园林艺术形象的作业。近年来,新的设计理念和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丰富了园林工程建设。景观设计和规划作为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工程的整体品味与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优秀的景观设计能在园林工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效彰显园林艺术效果。
园林工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憩和观赏的场所,丰富、有层次的景观和景色可以增加园林工程的品味与魅力,除了草坪、鲜花和树木这些自然景色的搭配,引入硬质景观如假山、亭子和长廊等也是一种园林景观的塑造模式,丰富的景观搭配能提高园林的趣味性,增加人们对园林的视觉享受。在园林设计中体现人性化设计,能让人们休息放松的同时,体味到园林的人文气息,增加对园林的依赖感
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在忙碌的生活背后都急需寻找一个放松休闲的场所,而园林工程的景观就为人们提供了释放压力、愉悦心情的环境。人们到园林公园去欣赏园林风光,观赏丰富的景观,陶冶情操,不断提高对美的品味。一个好的园林工程,具备较高质量的景观内容,能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提升人们的精神品味,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园林绿化的建设中,设计人员必须遵循景观设计原则,否则容易弄巧成拙,使园林景观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作用。以下是几点基本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是园林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很多景观都是由点和线构成的,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景观之间的联系,遵守景观以点连线、线汇成面的规则,让看似分散的景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才能建设出富有美感和层次感的园林景观,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享受。否则,景观与景观之间就会缺乏有效连接,导致景观整体杂乱无章。
传统的绿化植物材料品种单一,绿化景观单调,已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人们更乐于从园林植物的观赏中享受到美的感受。在植物设计上要注重色彩、气味、形态三个方面,运用多种色相的配合、观赏植物补色对比等应用塑造色彩和谐的植物景观;还要考虑不同空间的景观层次搭配,把握好景观的疏密度,打造出有层次的植物景观,让整个园林景观有机协调起来。另外,景观设计中还应遵循生态效益,促进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所满足的功能要求是其最基本的设计理念,而景观的表现形式景观功能的体现体,因此,设计人员应满足园林景观的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性,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景观规划。首先应对原有的布局与内容进行分析,在功能的大方向上做好其他景观的搭配,注意与环境的整体协调,提高园林工程的整体观赏性。比如在规划垃圾桶时,应充分考虑园林工程的面积与需求,合理规划垃圾桶的位置与数量,配合整体风格进行设计,不仅要满足观赏需求,还要发挥出垃圾桶的功能。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在进行项目的建设时,生态效益已经成为设计规划的重要指标。具有生态效益的园林工程能为周边居民创造健康舒适的条件,还为国家的生态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设计师进行园林工程的景观规划和建设时,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应加强生态化建设,多运用具体生态环保型的材料,科学地增加绿地面积,对园林中绿地的分布进行特色化布局,将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到一起,满足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需要,实现协调平衡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当代社会,人们对高品位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加,园林公园作为公共休闲场所,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区域,高品位的景观设计能增加园林工程的质量,更受广大人群的青睐。在景观设计上,科学进行景观植物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决定着园林的质量与档次。设计人员应合理选择景观植物的种类,需要根据植物的颜色、形状和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还要不断创新植物造景模式,塑造出特色鲜明的景观,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提升人们的生活的品位和档次,这也是高质量园林工程应追求的目标。
我国园林建设历史悠久,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园林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园林工程的也融入了许多新技术与新元素。园林公园已成为是当代人们休息娱乐的重要生活场所,而景观设计是园林工程的灵魂,因此在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时,必须遵循基本的设计原则,合理地进行景观植物的配置,打造出丰富、有层次感的园林景观,提升园林工程的档次和品味,还要尊重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原则,注意园林的生态效益,这样才能实现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张晋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D].北京林业大学,2006.
[2]李广有.石材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3]阚洪民,杨振艳,崔志静,韩爱清,孙利垒,蒋青兰,宋淑娟,宋中华.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作用[J].现代园艺,2014,16:93-95.
对于园林及生态环境意义下的园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有过一系列论述,如1958年3月他曾发表文章“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初步统计,到1999年末钱老已发表各类论述园林、城市学的书稿及书信百余封,表现出老一辈科学家对中国城市。建筑、园林的关注,并指明了方向。事实上,近20年来虽是中国建设的大发展时期,但也确有一系列造成破坏的事实,以人造景观为例,人造景观公园的开发在很大程度是起到了旅游资源的补充作用。如杭州,在“宋城”出现后,作为旅游杭州的补充内容,仅第一年就接待了近300万游客,正是由于这些人造景观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各地便纷纷仿效,在缺少客观周密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一轰而上,以致于投资者苦苦经营,难以为继,到如今已几乎泛滥成灾;总览全国各地开发的人造景观公园,成功率约在20%,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上的宏观失控。当前,人造景观的“泛滥”已成为又一个典型的投资失控。据悉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大观园在华东就一下子冒出了7座,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游乐宫全国竟有近40座,各类民族文化村、宫等主题公园更是数不胜数;无锡、武汉、河北、成都、山东等地投资开发了“水泊梁山”;继深圳之后,广州、杭州、长沙、上海等地也投资建设“世界之窗”。而这类重复投资、重复开发、重复建设、“批量生产”的人造景点往往支撑不了多久,便门可罗雀、几乎“全军覆没”;如成都的“水泊梁山艺术宫”开张不到半年便转手开夜总会;北京动物园“西游记宫”早已被爆破拆除;福州市拆除西游记宫”改还绿地;开业仅8个月的海南省最大的民族人文景观——通什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因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不足工作人员的1/5,1998年初便申请停业等等;此类人造景观在这过程中造成惊人的浪费。更有甚者,有些城市还兴建了好几家相类似的主题公园。前一时期,北京的八达岭游览区及附近近10年“造宫运动”中建成的四大帝王宫一一秦始皇艺术宫、华夏帝王宫、成吉思汗行宫、萧太后宫全部改行下马。此外,部分地区高密度的人造景观是宏观失控的又一方面,如上海几乎每个郊县都有3~5家,在上海至无锡不过150千米长的沪宁线家左右的这类主题公园,这么多的人造景观与所服务的客源相比,显然“供大于求”。
2)规模上的一味贪大求全。目前人造景观的开发建设投资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占75%以上;圈地少则数公顷,多则数百公顷、有的超过1000公顷。已建成的这类主题公园投资亿元、占地100公顷以上的超级项目全国有20多处;投资在亿元以下、千万元以上,占地可观的大项目更是星罗棋布。如成都世界乐园投资2.3亿元、占地33.3公顷;长沙世界之窗投资3亿元、占地40公顷;山东莱阳华夏酒都投资3亿元、占地80公顷。人造景观从其功能上,只能是对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的补充;像现在这样欲反客为主的投资势头,在当今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肯定会在几年后留下很大的遗憾。目前仅上海的人造景观建设工作已超过200亿元,而我国近年来每年用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费总额不到2亿元,还不及一处人造景观的投资多。因此,一方面许多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古迹得不到有效保护,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大量旅游资源被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旅游开发又花巨资乱上项目,造成很大的浪费。
3)内容上过于贫乏简单。部分人造景观内容匾乏,缺少创意;有的背离市民意愿未能做到因地制宜。许多是在深圳“锦锈中华”等人造景观生意红火异常、投资回报率高的引诱下仓促上马的。缺少对项目的选题、选址、定位、规模、经营等方面细致周密的调查,实事求是的论证;规划中更是照抄照搬。造成了“宫”、“村”、“园”到处都有,而其艺术水平尽属于模仿、复制、翻版阶段,停留在以偏盖全、以小喻大的加工制作层次,形似而神非,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如上海的“民俗文化村”与“中华民族大观园”,内容风格相仿,构思太简单,前者借演出支撑了2个月就再也不行了,后者则无法正常开业。还有一些人造景观格调低下,如各地有不少的“妖怪宫”、“十八层地狱”等。这些粗制滥造,期望“立竿见效”的人造景观,因宣传迷信及伪科学,因而常常“短命”。
80年代以来,结合城市的改建,巴黎兴起了一股现代城市公园的建设热潮。从这些通过方案竞赛产生的作品中,反映出法国在积极探索与20世纪的城市相适应的园林形式。其中拉·维莱特公园因其独特的形象和深奥的理论而格外引人注目,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争论不休,在国际上也激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也是方案竞赛组织者所希望的初衷。但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并促使建筑界对中国的现代城市园林进行反思。
城市公园出现于19世纪中叶。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减少城市污染,人们提出了将自然引人城市、以园林弥补城市之不足的观点。因此,19世纪的城市公园受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影响,给人以建筑环境所包围的乡村局部的印象,也是市民们所喜爱的游乐消遣场所。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出现了极端的“绿地”理论学说,它片面地强调了城市园林在卫生保健方面的功能而忽视了园林的形式,实际上是抹杀了园林艺术。人们已习惯于那些形式雷同。手法单调、布置着游乐及文体设施的休闲公园。更多的“绿地”退缩于建筑环境之中,成为拾遗补缺的空地或儿童游戏场。20世纪的城市园林已不再像19世纪的城市公园那样是市民喜爱的社交场所,也失去了过去那种令人向往和供人消遣的特性,更缺乏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能力。为了适应城市改建新时代的需要,革新传统的城市园林或“绿地”的观念并创建符合现代城市特征的园林,便成为巴黎新型公园建设运动的主导思想。拉·维莱特公园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诞生的作品。它位于巴黎东北角,是远离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人口稠密而且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1867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1973年10月屠宰场关闭之后,德斯坦总统提议兴建一座大型的科技、文化设施,包括北面的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展览馆及南面的音乐城和公园。密特朗总统执政时期,拉·维莱特公园才进入真正的实施阶段,并列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而在巴黎兴建的九大“总统工程”之一。在总统的要求下,1982年4月8日开始了拉·维莱特公园国际性方案招标,这也是法国第一个为选择城市公园的设计师而组织的国际性方案竞赛。设计纲要明确指出:要将拉·维莱特公园建成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广泛及多元文化特征的新型城市公园;它将是一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无法归类”的并由杰出的设计师们共同完成的作品。
方案竞赛的评审会主席由世界著名的巴西风景园林师马克斯(robertoburlemarx)担任,评委也大多数是国外著名的设计师,以确保优胜方案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在来自37个国家的471件作品中,初选出9个最佳方案经过深化后参加第二轮评选,具有法国和瑞士双重国籍的建筑师屈米最终成为公园的总体设计师。当时只有40岁的屈米曾先后在英国和美国教授建筑学,后来在纽约开业。他对现代城市和建筑研究颇深,或许是所有参赛者当中最有理论水平的,但是缺乏园林艺术方面的经验,这也使他得以摆脱传统园林的束缚而另辟蹊径。屈米提出了一个空间上以建筑物为骨架、以人工化的自然要素为辅助,园林与建筑相互穿插的完全建筑式公园设计,在构图上十分严谨和紧凑。
拉·维莱特公园本身面积33公顷,是巴黎市区内最大的公园之一。包括公园北面的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展览馆以及南面的钢架玻璃大厅和音乐城,总占地面积达到55公顷。在交通上以环城公路和两条地铁线与巴黎相联系。园址上有两条开挖于19世纪初期的运河,东西向的乌尔克运河主要为巴黎的输水和排水需要修建的,它将全园一分为二;南北向的圣德尼运河是出于水上运输之需,从公园的西侧流过。这两条近乎直交的运河是园址上已有的最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而且运河本身就是人、自然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与公园的主题十分贴切,所以参赛的许多方案都是由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在公园的总体设计上屈米强调了变化统一的原则。虽然各体系、各建筑要素和植物要素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却完全统一在建筑式的处理手法和红色的“游乐亭”的控制之下。而对于10个主题花园的设计却风格各异,各自独立,毫不重复,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感和断裂感。因此,拉·维莱特公园的多样性更多的是体现在各个主题花园的处理上,而不是公园的整体框架上。与凡尔赛中的小园林一样,主题花园也是拉·维莱特公园中最有趣和吸引人的地方,它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及年龄游人的需要。“镜园”是在欧洲赤松和枫树林中竖立着20块整体石碑,一侧贴有镜面,镜子内外景色相映或趣,使人难辩真假;“风园”中造型各异的游戏设施让儿童体会微妙的动感;“水园”着重表现水的物理特性,水的雾化景观与电脑控制的水帘、跌水或滴水景观经过精心安排,同样富有观赏性,夏季又是儿童们喜爱的小游池;“葡萄园”以台地、跌水、水渠、金属架、葡萄苗等为素材,艺术地再现了法国南部波尔多地区的葡萄园景观;而下沉式的“竹园”为的是形成良好的小气候,由30多种竹子构成的竹林景观是巴黎市民难得一见的“异国情调”;处于竹园尽端的“音响圆厅”与意大利庄园中的水剧场有异曲同工之妙;“恐怖童话园”是以音乐来唤起人们从童话中获得的人生第一次“恐怖”经历;“少年园”以一系列非常雕塑化和形象化的游戏设施来吸引少年们,架设在运河上的“独木桥”让少年们体会走钢丝的感觉;最后,“龙园”中是以一条巨龙为造型的滑梯,吸引着儿童及成年人跃跃欲试。“镜园”、“恐怖童话园”、“少年园”和“龙园”是由屈米设计的。
拉·维莱特公园对外开放之后,吸引了大量的游人,达到了要将成年人,尤其是工作人口吸引到公园中来的目的。其中当然也有科技馆、电影城、音乐城所起到的作用。虽然从城市公园的角度看,拉·维莱特公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实例,未必就是未来城市公园的发展方向,也很难据此就给现代城市公园下定义。而且,它无疑是一个法国式的作品,综合反映了法国的社会状况、科技文化、哲学思潮以及公园的周围环境。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排除了以已有的公园作为样板的想法,它本身因而也不可能成为其他公园的样板。但是它对我们今天仍然不无启示。
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世纪之交全世界共同对保护、改善和优化环境问题的关注。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的现实,人们更加自然而然地向往自然,从而预测下个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伟大战略目标。建设秀美山川和美好家园,创造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环境正是我们园林、园艺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以下介绍四川《蜀风园》及上海《明珠苑》设计。
四川古称蜀,乃天府之国。其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资源丰实,文化悠久,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九寨沟和黄龙寺可谓天下神奇……蜀中园林幽秀清旷,朴实自然的风格盖源于此。蜀中自古多名人,有生于斯、长于斯者,有流寓过蜀者,也有在此建功立业者。秦时蜀郡守李冰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地区水渠纵横,沃野千里,人民富足。三国时的诸葛孔明为酬蜀汉昭烈帝刘备三顾之情而相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出于对他们的怀念,分别为其修建了二王庙和,庄严的庙祠佐以茂林修竹、森森古柏,存传至今。类似祠园共融、文联同韵的名园还有杜甫草堂、望江楼。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杜甫晚唐时流寓成都营建的茅屋,后经历代修缮,使工部凤诗史堂相山水林木融为一园,古朴典雅,确是“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望江楼系清代人为怀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楼建锦江边,既丽且崇,植竹万竿,漫步修篁中,境画意诗情。该园园门楹联曰: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是说杜甫草堂、和望江楼是成都齐名的三大名园。名人留名园,在蜀中尚有多处。新繁东湖系唐代名相李德裕任县令时所凿,至今依然保留初建格局,玲珑别致,飘逸自然,是中国有遗迹可考的两处唐代古典园林之一。崇州城内有座初建于宋代的画池,其名既有文彩内涵,又描绘了其遮掩覆蔽风光如画的园池景色。位于新都县城的桂湖,乃明代状元杨升庵年青时读书之处,湖中种荷,堤岸植桂。古人云:君子爱莲,才人摘桂。升庵留桂湖,遗爱在人间。类似的名人留名园,还有三苏凤文君井、古瓮园等。
四川园林文风浓郁又均以崇尚自然为本,在四川园林中以杜甫草堂最为著名。《蜀风园》的设计立意,围绕“人与自然——自迈向21世纪”的主题,突出表现四川自然风景和园林的特色。其设计构思,借鉴四川优秀传统园林特点,兼采杜甫草堂园林的经典园景,浓缩重组再创作,力求在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意境,再现四川园林幽秀清旷,朴实自然,文风浓郁,融史、诗、书、画、景于一园的特色。《蜀风园》以石书、楹联、字画等多种形式体现了这一特色。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有“诗圣”之誉,由于“诗圣”的崇高地位,杜诗深受后人的高度重视,杜诗书法、诗意画亦是历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品的题材,可谓名作荟萃。《蜀风园》是借鉴杜甫草堂的经典园景而设计,园内的碑刻、楹联、书画自然是以杜诗为题材而制作,诗史堂陈列的板刻和字画是选用杜诗“堂成”等杰作,选宋、明、清及近现代大家苏东坡、祝允明、郑板桥、章炳麟、于右任、李济深、郭沫若等人的佳作,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等人的墨宝,杜甫诗意画则选张大千“杜陵烷溪行吟图”。置于烷花溪畔以假山叠石为基座的石书景壁,内容是杜甫诗的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书法是著名书法家谢无量的,刻于四川特有的大型黑色页岩上,形如石书,别有一番意蕴和独具的景观。杜甫的诗赋、古今名人的书法、绘画和与园林融为一体的设计,可谓是《蜀风园》中文化设计的三绝。从而使整个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中国园林深厚的文化意蕴。
上海园则是另一风格,如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文化内涵,赋以设计创意,使绿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上海屹立东海之滨,被喻为“东方明珠”,而光彩夺目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已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和上海的象征。上海园设计方案经过一再竞标,最后以明珠为主题的《明珠苑》脱颖而出。《明珠苑》设计布局以圆形《圆珠形》为设计母题,平面构图以大圆(d=25米)为中心,大小圆相切,大圆中部契合弧形轩廊,小园区设明珠岛和主景大花球。大圆的上部为水池,下部为具强烈现代气息的流线形草花花坛构成下沉式花园。花园周边均为绿化带,北西两边为高密度树林,东南为疏林和低矮灌木,构成由绿化围护、中心下沉的花园,形成构图简洁、紧凑江南体育、外高内低、别有洞天式的半封闭空间。
《明珠苑》以明珠为创意主题,园内高处的明珠岛上设立花园主景——大花球,盆栽花卉栽植在花球的不锈钢球架中,并通过滴灌输送水分和养分。球直径为3米,球高5.4米,栽植数百株盆花。在花园环路周边设一座座汉白玉立柱的球灯,大花坛周边设雪白的石球。另有滚动的“幸运球”,植物配置中配上10多株龙柏球、瓜子黄杨球等,园内诸多的石球、灯球、花球、幸运球……形如各类“珍珠”百余颗,玲珑可爱,饶有趣味,藉以创造“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每当华灯初上,园中的石杆灯、地下灯、水下灯灯火璀璨,珠光闪烁。大花球、大花坛色彩缤纷,鲜艳夺目。具有独特风格的上海派园林《明珠苑》力图让游人感受到清新、活泼、酣畅的现代都市情调。《明珠苑》内建筑设计力求创建生态建筑,建筑仅是为园林绿化的展示提供一个骨架。建筑内侧立面则采用现代材料的境面玻璃幕墙,既能产生强烈的现代气息,又取得极佳的境面效果,使借景这一中国传统园林手法得到新生。大花球、大花坛、瀑布、跳泉、花流、水流、人流等映人镜面,虚实相映,产生流动的空间效果,颇有情趣。建筑外侧复土约3米,形成半地下建筑,土坡上满植“绿浪”地被月季、黄馨等灌木和棕榈树丛。建筑内侧各立面设置悬挂花钵、墙面花格,种植绿萝、常春藤和油麻藤,屋面设花槽、花钵、屋檐草坪构成屋顶花园,形成上爬下悬的垂直绿化。整座建筑完全沉浸在绿色中,仅在中间留有一排高窗,寓意人在自然中,同自然和谐共存。
用现代科技武装园林,设计者竭尽所能提高《明珠苑》的科技含量,引用或开发诸多新技术、新材料武装《明珠苑》。因为现代的都市花园为游客提供的不应该仅仅是观景的功能,而应该运用新技术创造让游人能参与活动的新内容。《明珠苑》的入口拱形花架下设置红外线探测问候仪,每当游人进出便会听到“欢迎光临,谢谢光临”的问候语。在水池汀步中设踏泉,这是为《明珠苑》特别研制的产品,游客脚踏即会喷水,饶有情趣。而跳泉设在小园水池的周围,一段段水柱有节奏的从一个花钵跳人另一个花钵。在水池一侧的“幸运球”是一滚动石珠,游客可以随意改变滚动方向。与其对称的另一侧是一个陶制花钵,由名人运用高技术制作,壁薄声脆。花钵倾覆在绿地高处,五彩的花带从花钵中“流溢”而出,曲折地流满整个花坛。而建筑内的电子魔灯会因游客的手在魔灯上移动而产生奇幻的效果。《明珠苑》的路灯采用了节能、抗老化、防爆的聚碳酸酯球形灯,光线柔和,造型别致。屋顶花钵中的水晶花泥和园路表面采用的强化水泥仿真地坪路面均为造园的新兴材料。《明珠苑》力图运用新建材、新科技来证明:园林不仅可以采用粉墙黛瓦建设,同样也可以运用玻璃和不锈钢等现代材料来表现。
生态园林是中国园林工作者创建的跨世纪城市园林理论,是制订城市绿化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运用生态园林观点,重新认识园林绿化的三个效益,是一门园林经济学,是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园林模式。建国以来,中国的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50年代是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在这个时期的城市园林基本上属于保护、整修和维持原状;60年代是我国经受三年自然灾害后,进入一个较快发展时期,城市园林工作者不失时机以“见缝插绿”精神,挤人社会主义建设行列;70年代末,城市园林工作者总结教训,意识到要保护城市绿色生命,必须连片成团,提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方针;80年代,我国老一代园林工作者,系统地总结建国30多年来,城市园林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北方以天津为代表提出大环境绿化,南方以上海为代表提出生态园林。1991年历史跨入第八个五年计划,上海市人民政府便决定将“生态园林规划与实施”列入“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园林建设已迈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江南体育。
研究城市园林诸因素及其关系的生态园林,其以生态学为原理的园林学说,研究的对象是按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自然环境或游憩境域。城市园林不能墨守传统管理方式,被动地进行养护管理,应以生态学重新认识组成园林诸因素的作用,认识园林植物的作用,特别是处理好人与园林植物的主体——树木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园林绿化三效益的认识。以人与树木共荣为原则。
城市园林的社会效益,不仅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把园林办成人们走向自然的第一课堂,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启迪人们与树木共存。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让人们认识大自然的另一个大家庭;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则让人们同植物和睦相处;生产型植物群落告诉人们绿色植物是生存之本;景观植物群落将激发人们爱护自然、爱美的自然本性。
鹅羊池处在益阳市古城中心。古时,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河洲,河洲是沼泽地,水草芜杂。到明朝末年,有位叫吉藩庄的人,在荒洲开辟十余亩地,形成一处湖泊,作为饲牧鹅羊的场所,后人称为鹅羊湖。清朝以后湖面缩小,遂称鹅羊池。古时的鹅羊池上通金花湖,从接龙(城)堤诸水汇入,东入马良湖,从贺家桥注入资江。古时,在鹅羊池西北侧,邑人修建白骨塔一座,专门入殓无名尸骨。池南侧后建一条窄狭深巷,称呼为古道街,是有钱人休闲消遣的场所。由于池南一线成街市,池水入资江处不畅流,致使池水严重污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五一西路扩建,鹅羊池得到整修,在上、中、下三池四周砌驳岸,在北侧修建一条排污水的暗沟,让池水变得清澈。沿池修建麻石护拦
,植种樟树、梧桐树。南侧一线,建有商业街。第三池植荷莲,衬映出鹅羊池飘香景色。近年来,古道街仿建一新。这样使鹅羊池旧貌换新颜,成为市区居民休闲的场所。鹅羊池总面积43.4亩,三池呈椭圆形。池北依五一西路,北邻沿池路,东起幸福路,西抵向仓路,中间有广场路,三益街穿池而过。池北岸,是党政机关所在地,体育场,邮政电信及新建的民居商业楼,正对池面而向。鹅羊池,是嵌印在古城区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由于上世纪90年代,鹅羊池南侧一线建成小商品市场,造成鹅羊池水严重污染,而且其品质较差而日渐衰落。今年,资阳区委、区政府决定结合旧城改造,对鹅羊池进行景观改造建设,并拆除了鹅羊池小商品市场所有商业铺面。随后,有关部门提出了鹅羊池景观改造建设的三套初步方案:一是以陆地为主,将三个池全部填作绿化广场;二是以水面为主,在尽量保持原有水面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公共活动空间;三是水陆结合,把中间水池改造为绿化广场。之后,市规划局和资阳区政府专门就鹅羊池改造方案举行了听证会和专家咨询会。市规划委员会专门就鹅羊池景观改造方案召开了例会进行审查。原则同意以第三方案为基础,结合第二方案进行修改。现在,改造方案已经基本敲定,只有个别细节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造就城市节点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居民及过往行人提供一处休憩、游赏、观景与交流的场所。
鹅羊池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区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着沿岸土壤的稳定性,减弱了汽车尾气对区域内大气的影响,是城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道路与湖泊的中间形成一条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的“绿色公园”,成为城市景观的补充和完善。
亲水性设计的原则。水,对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园林的亲水性设计就是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因此,沿河边布置铺装硬地,布置园路,点缀景观建筑小品,所有的铺装小广场、园路、景观小品均依水展开,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惬意,同时,又可从立面上丰富景观效果。
休闲性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又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任何设计都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生存、生活,给人的生活带来欢乐、悠闲、幽雅的感受,所以在设计中精心设置了园路,休息观景亭、台等,达到道路线型流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一切园林要素的布置都要满足人们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最终体现景观设计“以人为本,人与自然亲和统一”的原则。
由于五一西路位于水岸旁,观赏者大部分是喜欢散步的中老年人,因此,在设计中注重了景观的宁静感,以符合人在散步中的视觉规律,园林小品采用古代的材质、古代的景观手法,营造一个曲径通幽、碧水盈盈,杨柳婆娑,荷香四溢、富有古代气息的休闲场所,以保持景观视线曲折为目的,让城市景观融入湖光山色中;同时合理种植树木,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渗入城市之中。形成城在湖中,湖在城外的景观效果,真正体现出山水园林的特色。
为使景观符合山水园林城市的景观效果,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法,保持绿地景观的生态性特色。园林内通过亭子、廊子、洞门等建筑手法,结合跌水、叠山、创造空间江南体育,适当的点缀部分园林建筑小品,供游人观景、休闲之用。景点的设置除满足景观的需要外,还要能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清代北方小式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
1、化直为曲。在布局上采用纵横交错的手法划分景区,使观赏线和空间化直为曲,化单一为多样。
2、化有限为无限。用绿化把围墙隐掩,让人感到空间无限,通过园内绿丛与园外行道树梢的相互交融及公园绿地与河滨绿地视线互通,从而把游人视线、空间对比。通过组织各种大与小的、开朗与闭琐的、明与暗的,以及不同的情趣空间,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从而产生丰富的空间景观。
4、开辟空间的渗透线。①运用长廊、景门,从一个空间透视另一个空间的景物。②有意识地开辟透视线,加深景观的层次。③通过借景,对景,框景手法,增加景深。
5、变化视点。通过地势改造及建筑的层高处理,提高或降低视点来变化观景点。
照明器材根据各绿地的特点,分别选用庭院灯、彩卤投光灯、地射泛光灯、水景灯及音响式草坪灯。主干道的庭院灯布置间距为20至30米、草坪灯为10至15米间距,在满足绿地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应力争达到景观、功能、经济的统一性和合理性。电源就近由室外动力配电箱提供,灯光控制方式采用定时器控制。
1、绿地内的地面除道路和广场外要全部用地被植物和草坪履盖起来,做到黄土不见天。
2、种植设计要达到四季常青、四时花香,充分展示植物的个体美,同时也表现植物群落的群体美。体现文化内涵,丰富植物景观,展示自然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体现自然环境意境景观效果。
3、在绿化树种选择上依照长生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可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
一方面要达到植物生长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要求,以及植物群落的丰富性等特点,另一方面要提供特殊的阻隔、除尘、遮荫等防护性功能,并与水面、台地、置石、小品、广场、道路等空间造景元素在时空间进行良好协调,达到植物生态习性、景观审美要求和整体空间意境的完美结合。强化四季景观效果,注重人们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现与感受的变化,利用各种造景要素创造富有生命力的植物景观空间。选用部分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树种配以各色花灌木及草坪,体现出植物种植文化的内涵
中层乔灌木——应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果、叶、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
5、花灌木:红花继木、杜鹃、红天竹、金叶瓜子黄杨、矮美人蕉,少量时令草花。
1今年以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树立良好班子形象入手,要求班子成员在工作和生活中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党员公开承诺上墙等多种教育形式,用正面典型引路,用反面事例教育人,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
3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党员认真学习省委书记卢展工的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文和“何平九论”充分认识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把深入学习与推动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
1抓住春季有利时机对新园路口游园、学院路口游园等进行绿化改造。移植大叶女贞4株、柳树4株、红叶李15株、栾树7株、合欢1株;完成了路中段剑麻改造从根部铲除150平方米,及时清理了垃圾,并做好了苗木后期养护改造。
2完成了路分车带、人民广场苗木补植工作。路段共计补植黄杨800株、栾树58株、小刺柏250㎡;广场补植红叶李10株、火棘球4株、龙柏290㎡、小叶女贞120㎡、大花金鸡菊60㎡、麦冬110㎡、草坪150㎡、美人蕉1500㎡。确保苗木成活。
3按照规划设计。栽植金叶女贞1940平方米、龙柏130平方米、黄杨180平方米、南天竹700余株、25㎝的三角枫2株、合欢1株、乌桕1株、播散草花1530平方米,其中(大花金鸡菊930㎡、天人菊600㎡)压低修剪金叶女贞640平方米;对人民广场麦冬进行修剪,共计修剪26800㎡;完成了地被模纹、桂花、栾树、石楠、麦冬、草坪、等苗木的施肥工作,共计施肥1300公斤,促进了快速生长。
5完成了路段、游园、苗圃和人民广场浇灌返青水工作。共计浇灌13700㎡、苗木3200株、苗圃浇灌2次计95亩。
6对苗圃地块、苗木进行整合。对整合苗木做好了后期养护工作。499株、白蜡153株、栾树500株、红叶李30株、柳树5株、金叶女贞600株。
1为搞好年春季城市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并派一名懂技术同志进行技术指导。
1.1城市生产绿地的面积降低。为了加快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步伐,城市中大部分的土地被用来进行城区建设,而被用来生产苗木的土地则相应减少。由此,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材料逐渐的走向林业。1.2用于园林绿化的苗木规格被超限度增大。用于园林绿化的苗木都需要符合一定的规格。由于一些生产商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无限度地增大苗木的规格,这是促成林业苗木成为园林绿化主导材料的原因之一。1.3绿化工程造价的不合理竞争。城市绿化市场招、投标具有不规范性,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单位低价中标、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获得可观的收益,施工方把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主导材料盯向了林业苗木。由于林业苗木大部分生长于山区,不管是生长地的土地成本,还是从栽种到成活的生长成本、管理成本都要低于城区绿地苗木的生长成本,这是促成林业苗木成为园林绿化主导材料的原因之一。
2.1树冠。选择苗木树冠重在观形。目前,作为园林绿化苗木的树冠有圆锥形(龙柏、雪松等)、卵形(栾树、悬铃木等)、圆球形(黄刺玫、贴梗海棠、卫矛球等)、塔形(侧柏、塔桧等)、伞形(龙爪槐、合欢等)、垂枝形(连翘、垂柳等)、有层次的冠形(油松、雪松)、倒钟形(紫叶李、西府海棠等)。2.2树干。园林绿化苗木的树干分为婀娜多姿型(柳树、桃树、杏树、山楂、碧桃等)、斑驳皱裂型(油松、白皮松)、笔直挺拔型(栾树、杨树、国槐、白蜡等)等。2.3叶片。叶片的形状多种多样,比如圆形、条形、针状、心形等;从大小来划分,有针叶和阔叶;根据颜色来划分,有红黄绿等五彩缤纷的颜色;从排列长序来划分,可以分为规则和不规则、对称与不对称;还有些林业苗木可以通过变化颜色来达到丰富层次的效果,比如秋色叶片的五角枫、卫矛等,在园林绿化中可以带来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视觉美艳。2.4枝干。林业苗木的枝干也可以带给人们一种视觉美感。比如柳树的枝条成垂枝状,像一根根细细的发带,雪松则呈现出展翅状,玉兰花在开花时则带给人们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5花朵。花色、花期、花香是直接能够呈现给人们的观赏部分。花色可以用五彩缤纷来形容,比如常见的红色系可以划分为深红、粉红、紫红(合欢、红叶碧桃、一品红、榆叶梅、紫荆等);白色系列可以划分为淡绿、淡黄、淡紫(如玉兰、太平花、白丁香等);黄色系列(槐花、连翘、迎春、黄刺玫等);花期可以划分为春夏秋,从中可以体现出季节的变化;花香可以划分为芳香型、臭味型、无味型。2.6果实。人们对果实的欣赏主要体现在果实的形状和色泽方面,独特的果实形态可以更好地达到吸引人的效果。
在选择园林绿化苗木时,除了考虑苗木的外形特征之外,还需要结合苗木所需要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性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被选择的园林绿化苗木的生长环境(气候、土质等)需要与园林绿化施工地的生长环境相同,并且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比如国槐是我国北方城市比较常见的行道树。在选择绿化苗木时,尽量选择树龄长、长势快的品种,避免品种、色调单一,要做到苗木的叶、花、果、形的混合搭配,塑造出一种自然美感,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绿化苗木的种植要与周围环境相契合,不能显得突兀。比如城市道路绿化时,主要选择一些树冠大些、枝繁叶茂的乔木,同时,可以搭配少许的花灌木,呈现出林荫大道的美感。
为了保证园林绿化工程顺利开展,首先一定要精确地统计苗木品种、数量,防止后期出现品种错误、数量不足的情况。其次,为了保证苗木品种的准确性、质量与数量充足,可以实地考察苗木产地,考察完成后,符合园林苗木的选择标准后方可签订购买合同。最后,绿化苗木到货后,要确定品种无误,同时对苗木进行质量检验,并索要苗木检疫证。
总之,社会经济的进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使得园林绿化工程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舒适度的标准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园林绿化工程,因地制宜地选择林业苗木,就显得尤为重要。
[1]高瞻,王倩,王丽明.造林选苗应注意什么[J].新农业,2016(9)
随着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日益增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增强自身社会竞争力取得长足发展的最有力保证。当施工企业通过投标—中标获得一项园林种植工程后,在既定预算的前提下,企业只有加强成本管理,才能将工程成本控制在预算的范围内,并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
园林种植工程成本是施工企业发生的按项目核算的成本,即完成工程所发生的耗费总和,整个工程是其成本核算对象。园林种植工程成本管理是工程施工企业为使项目成本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所进行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管理工作。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种植工程中各项目费用的组成,即施工管理,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细节管理,现场签证管理,工程变更、合同、索赔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等。
(1)正是契合于现代管理理论,园林种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管理,具有长期性、全局性、战略性等特点。
(2)园林种植工程成本管理因素繁杂,所以又具有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大于客观性的特点。
近年来,在国家建设“园林城市”的倡导下,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如火如荼,然而,由于园林工程招投标市场制度还不完善,而且参与施工企业的水平也良莠不齐,使得园林种植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进而影响到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效益不高,设计师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只能停留在图纸上。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园林种植工程的施工企业对工程大都进行的是粗放管理,对于成本管理之于工程经济效益的作用认识不够,认为工程经济效益已经有预算把关了,计算成本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有些园林施工企业虽然认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方面却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工程成本支出大,效益低下。不同于一般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园林种植工程由于受气候、土壤、水文、地理特征以及植物生理、生长习性等要求的影响,具有其自己的特色,因为种植要求不同且地点分散、工作面大等原因,使得成本管理因素繁杂,不确定性、主观性大于客观性是其主要特点,成本管理有一定难度。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采用各种降低成本的方法,成为在业界内部成本较低的单位,从而具备了超越其他单位的竞争优势。企业应立足于未来发展引入“成本领先战略”的管理理念,明确种植工程成本管理应是全方位、全员参与、全过程的管理。一项园林种植工程在准备投标时就应开始降低成本活动,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整体效益联系起来。工程投标成功后,从工程开工先期准备到施工再到后期养护,企业要树立领导重视,项目经理负责、组织,财务人员、预算员、技术员、材料员协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思想,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项目部应建立健全的项目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制定定员、定额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及责任考核制度等管理制度,组织精通工程造价和植物种植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预算,合理确定项目的计划目标成本。各分部门制定详细的成本控制计划,实行目标成本控制责任制,明确管理业务分工和责任关系,将成本管理的目标分解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开工前,项目负责人同各参与人员要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分析其中所包括的工作内容和不同的技术要求,对所有工作程序做到了如指掌,同时认真勘测现场情况,核对图纸与现场实际有无不符的情况,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影响工程成本的项目予以划分、汇总,并及时与设计师沟通。安排一名专门的成本会计,负责做各项目的实际成本记录,比较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差异,从而确定每一单项的成本和利润。
(1)劳动力成本管理。劳动力(预算定额中为人工)成本通常是园林绿化工程中重要的成本项目,制定出每道工序详细的用工计划,通过实行定额、定员制度实现施工中劳动力成本的控制。
(2)把好苗木质量关,降低原材料成本。对于进场苗木的质量管理,要严格执行苗木及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种植工程中,苗木是主要材料,通常会用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树木,有些大的种植工程使用的苗木甚至会多达几百种上万株,苗木费用在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保证进场苗木质量对于工程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保证了苗木质量便可以保证预算范围内的苗木成活率,以此减少在工程后期对苗木的养护管理费用和减少因更换死树、病树带来的人工、材料、机械成本的增加。财务人员要及时结算工程进度款,避免因时间的影响导致材料价格成本的增加。
(3)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划清自有或租赁设备成本,对施工机械的成本管理,主要从燃料、工作时间、工作量和操作员的熟练程度几方面进行。种植工程中经常会使用汽车吊等机械设备,例如,大树移植时,虽然使用机械施工的工作效率较高,但如果安排不好,工作效率反而会比较低。
(4)施工期间,施工现场管理员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施工进度和人员调配。施工中应遵循先平整场地,后种植乔木,其次灌木,接着花坛色块,最后是草坪的原则,植物进场也要依照这个顺序进行,这样就会避免返工现象的发生。应特别强调,种植工程进度的安排必须以不同树种的最适宜栽植时间为前提,其他工程项目围绕植树工程而进行;合理分配施工人员,避免工人较多出现窝工而增加人员成本,或是人员不足导致苗木种不进去,因缺水出现质量下降或死亡而增加苗木成本费用,这也是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从宏观上来说,无论是工程中纷繁杂乱的细节,还是具体到施工中每道工序的细节,这些细节都要纳入到成本管理的系统中予以考虑。这些细节处理的好坏关系着工程的成败和企业的经济利益。例如,孤植于大片草坪中的乔、灌树木,在种植完毕后就应及时做好挡水围堰且这些围堰最好是不渗水的。从植物的生长特性来说,为了保证草坪的成活与养护需要大量不断地灌水,而乔木、灌木却不需要大量且时常浇水,如果没有这些围堰,草坪地里的水势必会流入这些树的树穴里,导致树木叶黄、徒长,或者根部腐烂直至死亡,影响工程质量的同时还会因更换树木带来人工、苗木、材料等一系列成本的增加。
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专人做好各项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避免结算时出现扯皮现象。许多工程就是由于现场签证不严肃,给工程结算带来很大的麻烦,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是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
绿化种植工程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常常发生工程变更。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尤其是涉及到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而且应尽快提前实现这类型变更以减少因返工而造成的成本增加。为此,应指派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随时掌握、控制施工成本的变化情况。对偏差较大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尽量在施工过程中妥善解决,避免竣工后扯皮。对索赔事项,要注意收集资料,保留证据,分清责任,及时提出索赔,维护企业自身利益。对于合同的管理也很重要。工程施工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的经济活动,于是损失和盈利同时存在。发现合同中的风险并能够分析、规避,这会为企业减少风险损失,争取更大的利益空间。
项目经理部应严格按照《建筑法》《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根据当地植树工程的有关技术规程和规范的要求贯彻落实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合格。施工管理人员还要经常给工人们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避免徒增法律成本。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工作之余,我自觉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先后有重点地深入学习了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中,我能着重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则及精神实质上下功夫,特别是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我注意围绕主题,把握灵魂,掌握精髓,不断加深自己对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局面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中,做为一名副职,我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顾大局,识大体,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不讲名誉地位,不计个人得失,注意处理好自己与正职与其他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做到不越权、不越位,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完成分管的工作,并经常进行换位思考,为一把手分忧,积极配合其他班子成员开展工作,自觉维护了班子的团结。
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我更注重园林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经过长期不断的学习与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具备了承担研究重要课题的能力,并能够解决本专业领域内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主持完成了《宿根花卉引种栽培与推广应用研究》,使理论真正的结合实践,推广面积达万亩,并荣获省建设厅科研成果三等奖;不仅如此,在主持完成的花卉生产技术工作中,引进新品种50多种,采用新的技术,累计组织生产繁育苗木19万余株,花卉90万余盆。诸如此类,刻苦钻研业务,学以致用,有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森林病虫》、《花木盆景》及全国园林植保论文集,并在国家、省、市级专业学术会议宣读交流,获奖二十多个。
一是开展技术指导,重点指导花圃班技术人员做好种子、种球的采收、培育、养护,指导技术人员对花卉、苗木进行病虫害防治及预防工作,做到治早、治小,避免造成人、财、物的浪费;二是开展园林科研,搞好技术推广,先后开展了绿化树种梓树、乌桕栽培的推广应用的研究、球根花卉引种与推广应用的研究、园林植物信息管理系统——园林形态特征及病虫害防治等三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并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工技术培训和技术比武,通过工作实际,增强了新技术、新经验推广及应用。
公共游园是我市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是我市的窗口行业。因此,如何提高园林绿化和管理水平,绿化美化我市的市容市貌,向社会展示良好的“窗口”形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面对这一新课题,在班子其他成员的协助下,提出了制度化管理的思路,逐步形成了靠制度管人理事的工作机制,保证了游园建设的顺利进行。
长期以来,职工养成了一种行业优越感,没有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针对这种现象,我在生产管理上,全面推行目标责任制,实行了每月以书面的形式下达生产计划和生产技术管理通报,将生产任务目标到班、组,责任到人,遇有紧急任务,如绿地施工、花展布置等阶段性生产任务,及时调整,调配生产计划和人员,将各生产任务量化、细化,同时严抓劳动纪律和生产管理考核,明确生产任务和奖惩办法,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极大的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绿地面积不断增加,生产管理任务越来越重,人均管养的绿地已由94年的人均3亩,到现在的人均八—十亩左右,为了使生产管理真正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促进游园的发展,充分发挥园林绿化效益,我根据季节的不同,调整工作重点,做到重点地段重点管理,把验收考核作为生产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和生产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为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我又先后补充制定了《生产管理班班长考核标准》、《生产科管理人员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办法和制度,针对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漏洞都作了详尽的处理规定来加大考核力度,提高生产质量和管理水平。工作中,我们加大考核力度,把每月两次的定期考核与两次以上不定期作为一项工作制度固定下来,严格按照园容卫生、植物材料养护、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建筑小品、游园设施维修、看护及园容的景观效果等九大质量标准制定的分项量化指标,进行逐项打分评定、验收考核;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期所制定下达的生产任务、管理重点,对植物材料的修剪整形、特别是大型苗木的起挖栽植、盆花养植、病虫害防治等有侧重地进行重点或单项考核,并记入职工技术考核档案;在考核中,带领生产科坚持做到严格、认真、合理、公正、公开,真正起到了以考促管的作用。
在我任副主任以来,能做到带领全站职工紧紧围绕我市园林绿化水平和“三绿”指标的提高,坚持做到绿化前进行认真的规划、精心的准备,绿化中依照整体规划严格把好对材料的配植、苗木的栽培、养护和对绿地的修整等环节,做到精心布置、精心施工、精心养护,力求体现绿化的质量和水平,突出环境的特点和绿化风格。截止目前,不仅以较高的质量完成新辟绿地、新建游园的建设,还对原有游园、绿地进行补植、调配和绿化改造。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多处集休息、娱乐、健身、游览场所。
“一申四创”的确立,使园林绿化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媒体报道的“焦点”,通过公共游园这个“窗口”的展示,让安阳了解园林,让外界了解安阳,良好的形象已成为必然。因此,我以前所未有的毅力和干劲支持着“一申四创”的顺利进行江南体育。
近两年是我站建站以来工作任务最重、劳动强度最大的两年,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在带领干部、职工,圆满完成各项市级任务的时候,作为主管领导,我首先能做到率先垂范和职工奋战在第一线,在对殷墟、王陵区、汇芳园、溢华园等地进行绿化栽植工作中,一丝不苟,精心组织,严把质量关。例如:在组织完成的溢华园绿化工程中,任务大、气温高、时间紧、质量要求高(属市委绿化工程),其绿化质量的好坏,水平的高低,不仅代表园林部门的绿化水平,更直接代表着我市的绿化水平,在绿化栽植过程中是时值炎热的夏季,气温高达37℃,我们仍以高于精品工程、重点工程的标准来要求,从场地清理、回填土方、平整土地以及绿化工程中的挖坑、起土球、运输、栽植、浇水等每一道工序我都严格监督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做到精益求精。现在的溢华园绿草如茵,管理精细,一派生机盎然的园林景象。溢华园任务的圆满完成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为游园站,为园林处争得了荣誉,为我市的“一申四创”做出了贡献。
按照园林处“鲜花工程”的安排要求,组织对花坛、花带、进行彩化,为确保花坛鲜花常开不败,图案新颖,对每次换花的时间、方案设计、所需鲜花品种、颜色搭配、抗废气品种,年初进行研究制定,确定换花时间和次数,并对每一个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做到三季有花、四季观叶、常换常新的感觉。用高质量的盆花摆放出设计新颖的图案,极大的丰富了街景与园内景观,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受到了市民的好评。
中国园林中的布局手法受到中国画中布白构图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与西方园林大相径庭的艺术风格。“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这句诗可以说是中国园林艺术品格最好的写照。以静观动,以流动的画面和空灵的意境,包括宇宙万物万境,蕴含人主无限情怀,可以说是中国园林独到的艺术追求。
这样一种艺术品格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园林的空间布局上,就是园林的空间常常留有大幅的“空白”。所谓“空白”是指空间布置中实质要素未到的无形之处以及实质要素隐蔽的地方,就像齐白石画鱼、画虾从来不画水,留下大片的空白,但可以通过鱼虾的游动之态,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感受到水的存在和水的澄明;郭熙的《梅石溪图》里突兀的峻石,几株从崖石里伸出的梅技,以及几只闲游的野鸭,仅占画幅的1/3,其余部分是空白,然而,这些空白的象外之旨是水,是天,是水天一色,尽可自由联想。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里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它与中国古典艺术所追求的以无形写有形,以形写神,以实写虚等美学原则是一致的。中国古典诗歌讲“诗贵含蓄”要求诗歌应“含不尽之意于象外”。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可说是这种原则的最高境界了。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布景大多是虚景,所用道具多是假设;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也不依赖舞台背景的变换,演员几个小的动作,就可以完成上天人地,骑马摇船等全过程,这都是中国古典艺术所遵循的美学原则的具体体现。
这种美学原则也在造园中表现更加充分。它体现出中国传统园林对含蓄以及以虚写实的美学追求。“虚”与“实”是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中一对重要的理论范畴.它强调隐与显、藏与露、多与少、浓与淡的对立统一,立足于生动地显示出山水万物、阴阳虚实的复杂交错,以及园林师、建筑师的独特感受,以寥寥数笔,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效果。受到传统中国画创作思想的影响,“物到为实,飞白为虚”、“有形为实,无形为虚”的理念便成为中国园林创作中构造“图外之意,画外之音,景外之景”的常用手法。中国园林构图中的”实”是指园林园景中的实体景素,如山体、建筑物、高大乔木等,“虚”是指与实体景素相对的虚体景素,如水面、广场、草坪等。任何一件园林作品都应该是这种虚与实的有机统一。有实无虚不具有艺术性,有虚无实则不能成其形。园景中的虚处与实处是有机相连、统一于一体的,构成的是“地”与“图”的互存关系。中国画中画家意在画云却画山,山间空白,看似云气缭绕;旨在画月却画云,云中空白,却透出日月的辉煌。所以,有形可以虚,无形亦可人实。如烟水云霞不着笔墨可化为虚象,画中空白在景物实相的对照下,又显示出山水烟霞的实景。
由于虚与实相生相存,园林中实体景素未到的“空白”空间,在与整个园景的关系中,成为有机组成部分。留下“空间空白”,使景园具有丰富的启发性、暗示性和召唤性,从而为游园者想象和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所谓:“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三显在《东庄论画》中也这样讲:“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有形处,而在无形处。”显然,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构筑妙景最要紧的地方,不在实象,而在无笔无墨的“空白”处。
那么,为什么妙在无形处?在笔墨不着的“空白”处,华琳在《南棕抉秘》中道出了原委:“于通幅的空白处尤当审慎。有势当宽阔者窄狭之,则气促而拘;有势当窄狭者宽阔之,则气懈而散。务使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之龙脉矣.”因此,园景中“空白”处关系着园景的气势.园林构图中的空白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园景的气韵是否生动。“空白”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暂时的隐藏,其中贯注着自然的精魂和造园家的生命律动。正如王夫之所言:“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中,讲绘画“应留虚白地步,不可填实;庶使烟光明灭,云影徘徊,森森穆穆,郁郁苍苍,望之无形,摆之有理”。邹一挂讲“布置之法,势如勾股。上宜留天,下宜留地”。正是居于上述认识,中国历代园林师和建筑师都很关注构图和布白的问题。在构图时留出天与地的空间,同时也就留出了作者和观赏者心灵流动的空间。这正是园林师和建筑师特有的空间意识的体现,同时也把图景中空白转化为实有的精神空间。“空故纳万境”,正是因为在这些空白中洋溢着艺术家心灵的律动,从而使园林的意境更加深远,使得有限的空间具有奔腾千里的气势,使静的空间充满了动感。所以才妙在无形处。
因此可以说,中国园林的佳境是构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明代著名造园理论家计成在《园冶》中列举了许多情景交融的例释,如“摩洁惘Jil”的清幽山谷;“季伦金谷”的豪华盛筵;“境仿稼壶”的神仙境界等。实质景素与虚质景素之间讲究共生递进,在选择亭台阁榭的空间位置要近水际泽畔,或“壕幢之上,想人鱼观”,或“支仓浪中,非歌攫足”。圆中掇山讲究“片山多致,寸石生情”。抒闲云野鹤之逸志,发思古凭今之幽情。此情就是要调动赏园者身临其景,触景生情。中国古代造园师运匠心于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注情于一亭一榭,一峰一峦,意在笔先,精巧地运用虚实景素,巧妙构思,合理布局,创造出了一大批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精品并立于世界园林之林。
中国画在空与白的色彩运用上也别具匠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种特殊的表达语言。中国画以水墨为主,一黑一白,成为其色彩的基调。张式在《画谭》中说:“黑为阴,白为阳,阴阳交构,自然造化之功。”《易》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立天之道谓之阴阳”。黑白之水墨画法与自然的阴阳之道相映衬,生动地昭示出中国传统艺术内在的民族文化血脉。从色彩学角度看,黑和白是色中极色,任何色彩浓极则为黑,淡极则为白。黑和白既可以代替一切色,又便于作者随意抒写真情真性,传神写意。张彦远说:“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之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绊绅。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在中国画家看来,色彩的运用必须符合“意”的调遣。关键不在于色彩的富丽辉煌,要能传神写意,而中国画恰恰用墨色也可以达到五色兼备的效果。所以国画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黑是生命力的具象流动,白之虚象容纳宇宙万物万境,两者交相辉映,形成一起一伏的奔腾之势,从而使静态的画面有节奏地律动。中国画就在这律动之中既具有了诗的意境,又具有了音乐般的气质。所谓“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中国画的意境和品格,就在这黑白的节奏中映现出来。受中国画构色原理的影响,中国园林特别是南方私家园林以“雅”成名,园景和景观建筑没有华丽的色彩,而是多借园林植物的形态、质感与风韵与山水、建筑互相衬托掩映,创造出了生机盎然的景观。